2月27日上午,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民俗表演——高桩故事,在近两年因疫情影响农村春节民俗表演按下暂停键后,这一曲绵延近五百年的“故事”再次演绎乡土风情。
高桩故事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从明朝嘉靖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五百年历史。
高桩故事,又称高装古饰,起源于鲁山县的背孜、瓦屋,流传宝丰、许昌、洛阳、南阳、平顶山等周边区域。高桩故事融入力学、美学、戏曲、魔术、杂技等艺术元素,集神秘、刺激、惊险、有趣为一体,自明清至今,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艺术创新,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。
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,扮高桩故事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。高桩故事表演的前奏十分繁杂,涉及道具、服装、化装等诸多事项,故此,每表演一次,都要做半个月的精心准备。
“故事”总装高度一般在12米左右,分上中下三层,最高的一层为“头装”,小演员的年龄在三四岁之间,体重不能超过15公斤。多取古代戏剧故事,将剧中主角置于最高层,和主角有关的人物站在第二层。精彩之处在主角立足之处,踩在迎风颤抖的花草枝叶上,或其他无法立足的小道具上,令观者“提心吊胆”。
“我们镇党委,政府高度重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,为了使其更好的发展,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不同计划,大力培养‘高桩故事’非遗传承人,目前参与人士已达上百名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心和支持‘高桩故事’的传承和发扬,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发扬光大。” 鲁山县瓦屋镇镇长武雅丽说。
(鲁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常洪涛/文 郭东伟 马进伟/图)